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s.cfw.cn/v252957-1.htm"智能制造時代,懂工藝、機械,又會操控、編程的復合型技能人才需求不斷加大顓孫影堯分享于2018-11-2738.02W核心提示:在智能制造時代,既懂工藝、機械,又會操控、編程的復合型技能人才需求不斷加大。有業內人士直言技術人才的“融合式”培養方向——“要培養‘冰淇淋’,而不是‘三明治’”。在智能制造時代,既懂工藝、機械,又會操控、編程的復合型技能人才需求不斷加大。有業內人士直言技術人才的“融合式”培養方向——“要培養‘冰淇淋’,而不是‘三明治’”11月14日~18日,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二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在濟南舉行。588名代表著我國智能制造行業最高水準的選手齊聚這里,展開巔峰較量。當前,智能制造正成為制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不少一線的技術工人擔心,“機器換人”會影響他們的“飯碗”。然而,在這次大賽中采訪有關專家、企業負責人和技工院校負責人時,記者發現,他們不僅肯定“人”在智能制造發展中的作用,還不斷強調要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來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技能賽場:拼的是“智造”能力走進比賽場館,一個即時呈現各參賽小組操作進度的大屏幕映入眼簾。通過這套智能可視化系統,加工中心、機床、機器人等設備的加工狀態和數據清晰可見。在比賽現場,各支隊伍沉著應戰。每支隊伍有3名選手。他們既有分工又協同合作,認真分析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單元中的安裝與調試、生產與管控。而選手操作的這套實訓系統,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工業機器人、立體倉庫等設備。大賽專家組組長黃麟向記者介紹,整個生產過程從取料、送料,到加工、檢測等工序都是智能控制并有數據信息跟蹤,充分展現了智能制造的技術發展趨勢。“這套設備相當于智能制造工廠的模擬車間,它搭建了無人工廠的雛形。”黃麟說,大賽主要考核選手智能制造技術的集成創新能力,競賽內容體現了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產品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數控設備裝調與維護技術、自動檢測與控制技術、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操作的核心能力考核。各組參賽時,3名選手最好的專業搭配是數控專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和工業自動化專業。為大賽提供技術支持的山東棟梁科技設備公司總工程師王亮亮向記者介紹,這3名選手既要懂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的管理職能,會數控編程、機器人編程、PLC編程,同時還要能通過生產制造執行系統,將PLC、數控、機床串成一個網絡。“這是一個復雜、綜合、可延展性的平臺。選手們要有跨學科的技術知識來操控設備,這也就要求他們將自己‘武裝’成復合型人才才能勝任。”黃麟說。據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賽由理論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組成,分職工組、教師組和學生組三個組別,獲得職工組和教師組一等獎的選手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熟練掌握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推動產業智能轉型的各類人才,是競爭的核心要素和支撐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資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教育培訓部主任陳曉明表示,舉辦這次比賽是聯手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舉措,也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一個平臺。市場需求:崗位需求不減反增,但技能要求不斷提升“制造業轉型,歸根到底還是要人的‘升級’。”采訪中,多家企業負責人表現出對有跨學科知識、了解多項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求賢若渴。隨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推進,一些制造企業通過引進先進設備,保證了生產效率,也減少了人工成本。濟南第二機床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趙明紀舉例,如今1臺數控車床的加工效率是此前普通車床的6倍,且1名技術工人常常能操控3~4臺數控車床。近幾年來,通過引進新設備,車間里的技術工人數量已從2800余名減至2200多名。與趙明紀所述情況相似,中國重汽汽車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2年開始,在產銷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其用工規模卻保持相對穩定。效率的提升得益于設備的更迭。而這也對工人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說,他們不能是流水線上只會單一技能的勞動者,而是得“變身”為負責自動化設備裝配、操控、調試、維修保養的人員。車間來了智能設備后,不少工人擔心工作會被取代。而在調研了上百家企業后,黃麟發現,在制造業經受從量變到質變的智能化沖擊時,不少新崗位應運而生。“當初電商出現時,大家擔心會沖擊傳統的商業模式,但它為很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黃麟說,一些重復且簡單的任務雖由機器人完成,但智能設備的系統維護、工藝調整及系統集成、軟件管控等崗位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和黃麟的看法一致,王亮亮也認為,新技術發展后,行業不斷細分擴增,未來的人才需求總量將逐步增加。“之前很多技術工人從事普通車工、普通銑工。但引進數控機床后,相關工種調整很大,出現了數控車工、數控銑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五軸加工中心操作工、數控維修工、數控編程員等工種。”王亮亮說,實現智能制造后,對人的需求不減反增,“但增加的都是有技能要求的崗位。”技工教育:要儲備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可見,“機器換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并不在就業總量的增減,而是更多地體現在高技能人才缺口較大所造成的結構性失衡。而這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瓶頸。“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身兼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的黃麟說,在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從學校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師資隊伍的培養,“智能制造需要復合型技能人才,這就要求技工院校的老師首先得是復合型人才。”在這次大賽中,教師組的參賽人數最多。不少學校意識到要通過培訓教師,進而更好地推動智能制造理念和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如今,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已舉辦兩屆。這兩屆大賽都被定義為智能制造的“科普賽”。陳曉明認為,大賽的舉辦引領了技工教育的發展,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前沿的、貼近企業需求的教學資源。隨著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目前設備維修保養工和操作工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去年第一屆比賽結束后,王亮亮覺察到已有10余所院校將電氣類和機械類進行了專業合并,甚至成立了智能制造學院。但他話鋒一轉,“由于時間太短,只是‘肉’上合了,‘靈魂’還是分離的。”“還是要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智能制造提供高技能復合型人才儲備。”王亮亮比喻道,“要培養‘冰淇淋’,而不是‘三明治’。雖然都是幾種東西拼起來的,但冰淇淋是融在一起的。要訓練學生技術知識應用、技術創新和技能的復合運用能力。”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丹青關鍵字標籤:pasteurizing, and freezing
公司簡介 │ 最新消息 │ 醫療器材 │ 護膝用品 │ 氣墊床 │ 聯絡我們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奇寶網路SEO服務 版權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